截取一段写在自己文库里的一段话

一如 “中国社会科学包括政治学的发展,是以卷入全球化知识体系为前提的,国外成熟的学科体系 与话语霸权、知识世界的再殖民化过程,对致力于自主发展的中国社会科学构成挑战。在此情势 下,专门性知识与整全性知识的共存与冲撞是不可避免的,两者既交叉重叠、又互相砥砺的交锋, 决定了中国社会科学以及政治学学科重塑的走向。” 中所提到的,国外的社科学术体系对国内高等教育、社科研究的影响,从改革开放、1979年邓小平提出“补课”开始, 再到现在中国仍距离建成完整的、与国际接轨的学术体系有一段很长的路,也许在其中作梗的并不是高校的学术氛围与学者接受新事物的能力, 原因的大头或许在国内的学术环境不算开放、迫于各种压力而无法对外来的各种理论进行深入、因地制宜的探讨,而在研究的深度上无法走的太远,一如“比較政治學的一系列理論 框架並不能充分解釋中國的政治,而且研究中國政治的學者也未能從中國這 個「田野」帶給比較政治學足夠大的衝擊。” 中国的社科学者不能在这种环境下基于国情,来完善自己的一套学术体系。到目前为止,也充其说完善了一套自己的话术体系,而话术体系除了宣传,是不能在学术上、现实中起到任何作用的。
在种种限制之下,不论是研究相关学科的学者,还是作为一名普通百姓,我们如果想要对自己的国家、社会拥有足够的认知和理解, 然后以自己的方式来推动文明的进步,不论是实现政治民主、个人自由、社会法治,来从更大的意义上实现我们政治上的文明与现代化, 在无法参与到政治实践、政治过程前提下的最好方式就是进行阅读,在大多数我们冠以科学的学科中,尤其是社会科学, 如果要进行量化到质化的研究,从而自成一套完整的学术体系,或者仅仅是想要扩充自身的知识面、加深对于社会运行的理解, 这一过程的基石正是足够的阅读量。

我的愿景也真就是这样的,我希望即使游离在所谓搞学术之外的朋友们,在平时遇到自己不懂的东西,也能够获取到足够大量、详实的社科知识,这是相当重要的。